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作为社交金融领头羊,互金创新“代言人”的借贷宝,正在迎来它的多事之秋。
上线一年多以来,围绕借贷宝的争论就没有停止过。从地推“传销”的质疑,再到“裸条”风波的洗礼,这些或耸人听闻,或充满肾上腺素的词句,都在提醒着人们,借贷宝的创新之路注定不会太平。但毫无疑问的是,借贷宝正行驶在一条快车道上——注册用户突破XXX万,交易金额突破XXX亿。而比这些亮眼数据更重要的是,在质疑与争论中,越来越多的群众理解了借贷宝的平台模式,掌握了风险理念,当借贷宝在快行道上遭遇“碰瓷专家”时,也能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
近日,十几个自称“借贷宝受害者”的借贷宝用户,聚集在北京一起“维权”。他们相互之间称为“宝友”,而多位“宝友”表示,从今年5月份开始,借贷宝爆发大面积逾期潮,他们借出的贷款全部逾期,每天只能看着管理费不断增加,无法收回。这些人宣称要赶赴银监会“维权”,更有好事者拉出条幅,企图吸引公众与媒体的注意力。
而明理的旁观者,一语道破玄机——这不就是碰瓷吗?自己还不上,就去找中介平台的茬。医院有医闹,这应该叫什么?“钱闹”?
的确,借贷宝遭遇了一次碰瓷,而且是职业碰瓷。据了解,这次“维权事件”的发起者是詹志华和欧阳海龙等人,他们在“宝友”圈里折腾出一点名气,可谓是借贷宝的老冤家。这两位之所以和借贷宝结下梁子,还要从他们进行的“危险游戏”说起。
在 “不熟不借”的基本原则下,借贷宝实际上为朋友之间的金钱帮助,提供了一键服务。然而,“詹志华们”却滥用了这一基本规则,玩起了高利贷的危险游戏,而且是加杠杆的高利贷——也就是说,他们放出去的钱也是从借贷宝上借来的,不是自己的本金。平台限制的最高年利率为24%,而这些人跳过平台,通过QQ、微信群搞阴阳合同,玩起了高利贷“押金”、“返利”的套路,将年利率推高至36%甚至更多。
如此高的年利率,坏账率可想而知,詹志华们对此肯定是心知肚明的。而他们之所以利用借贷宝,最重要的是看中其完整的催收体系——借刀杀人的如意算盘,在他们心中敲得“啪啪”作响。
然而,现实的打脸也是“啪啪”直响。借出去的钱收不上来,转头别人又来催债。他们所谓的“逾期潮”,也只是发生在自己的圈子里,毕竟借贷宝用户里,像这样搞高利贷的人是绝对少数。“詹志华们”的如意算盘落空,气急败坏之下迁怒于借贷宝平台,甚至做出了的“碰瓷”的勾当。他们无端指责借贷宝“虚假宣传”,声称催收系统不尽职,催收不到位,起诉债务人的工作滞后,才导致他们放的款收不回来。
催收=平台担保=借钱必还?这样的强盗逻辑,任何一个理性人都能看出其中漏洞。“詹志华们”恐怕也知道自己所谓的“檄文”站不住脚,因而此次闹事行动的真正目的只有一个——敲诈勒索。据知情人士披露,这些闹事者向借贷宝勒索未果,才会搞出如此闹剧。
事实上,这不是借贷宝第一次遭遇“碰瓷专家”,早些时候,借贷宝就曾与詹志华交锋过。詹志华多次在其微博、博客发布诋毁借贷宝的言论,散布借贷宝「金融诈骗」「95% 以上逾期」「设资金盘」「诱惑用户放款」等一系列谣言。结果北京石景山区人民法院判决其:“公开赔礼道歉、消除影响,删除污蔑借贷宝平台的微博、博客文章,并由詹志华承担原告公证费。”
而在“裸条风波”爆发时,以北京九叔为代表的投机者,也学会了碰瓷儿的本领。见风使舵,推波助澜,向媒体报假料,请演员演双簧,无所不用其极。他们借个别事件恶意抹黑借贷宝,以达到敲诈勒索,炒作自身的目的。
淘宝创设之初,也面临着假货、坑人的质疑,拉条幅闹事的事件亦曾发生。创新需要不断完善,小步快跑,给予足够的成长空间,才不至于扼杀创新成果。借贷宝目前的阵痛,实际上是人性的一次阅兵,更是中国人金融意识的一次启蒙。只有在自由争论的风气中,启蒙运动才会完成。但这一过程中,绝不能让那些滥用规则,恶意碰瓷的人混淆视听,搬弄是非。
借贷宝遭遇的“碰瓷专家”,詹志华不是第一个,也绝不会是最后一个。创新者,打倒的敌人越多,它就越强大。在创新的快行道上,借贷宝将不仅“快如闪电”,更将“坚如磐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