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6月27日讯(记者 杨杰 特约记者 王阳)近日,记者从内蒙古通辽市获悉,从2017年开始,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白音他拉苏木伊和乌素嘎查庙屯自然村大胆创新,以“促进农民增收,改善民生福祉”为出发点,深入探索农村经营体制改革,整合土地、劳力、基础设施等资源,以全村土地入股、全体村民变股民的方式实施了公司制改革,全村成立了农林科技有限公司、畜牧业科技有限公司及乡村旅游有限公司三大公司实体,实施股份制经营、公司化运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
庙屯自然村隶属于白音他拉苏木伊和勿苏嘎查,全村89户,315口人,蒙古族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98%,属于蒙古族集聚村。全村总土地面积3370亩,耕地总面积1260亩,属于以农为主、农牧结合的类型村。该村人多地少,土地资源匮乏,群众收入来源十分有限,产业实现规模化发展难度较大。为了尽快扭转该村现状,早日实现脱贫致富,按照旗委政府关于深化农村经营体制改革试点的部署,在白音他拉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庙屯自然村立足本村实际,按照坚持“土地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的原则,立足土地面积少、经济基础差、发展动力弱的实际,从推进农村产权制度和经营体制改革入手,整合土地、劳动力、旅游文化等资源,通过土地规模化流转、股份制、公司化经营等方式,实施土地“三权分置”。2017年,全体村民以718亩耕地全部入股的方式注册成立了农林科技有限公司、畜牧业有限公司和乡村休闲旅游有限公司。同时,在公司中设立了村组集体股,把通过国家项目投资形成的资产设立村组集体股,在相关产业收入中按照30%进行占股分红,探索出了一条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有效路径。
为了进一步深化农村经营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公司化运营机制,认真践行习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按照“旅游带动型”的定位,立足庙屯村民俗旅游产业发展优势,进一步发展建设好庙屯旧址,完善旅游配套设施,举办民俗文化旅游节,全力打造“乡愁故里、民俗庙屯”旅游品牌。通过美丽乡村试点建设,进一步完善新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设施农业和观光农业发展格局,促进现代农业与乡村休闲民俗旅游业的融合发展。
2016年,庙屯村通过生态移民整体搬迁,在原村西侧新建了一个充满现代气息的新村。新村建成后,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记住浓浓的乡愁,了解农村生产生活的发展变迁,该村将除“危土房”之外的17座土房予以保留,形成村落旧址,并按照原汁原味保留原貌、因陋就简适当复古的原则,对现有村落进行维护修缮。以民俗旧居展示园为载体,复建了老村部、老学校、碾磨坊、辘轳井以及历史更加久远的马架子、窝铺和布日格蒙古族房屋,制作了农村儿童改革开放前的部分玩具,建设了打谷场以及用于展示民族文化的蒙古包乌力格尔艺术馆,收集了民间各种历史久远的生产生活用品和用具上百件,充分展现旧时农村的自然风貌和乡土人情,以及历代农民的辛勤劳作和淳朴生活。同时,该村新址紧邻旧址,新村的水、电、路、房、绿化、硬化、广场等全部按照新农村标准进行建设,与旧村原貌形成强烈鲜明的对照,让人们充分感受到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庙屯民俗文化保存完整,旅游资源丰富。庙屯的村史悠远流长,可追溯到清朝时期,赤峰敖汉旗王爷为了感谢和纪念奈曼旗王府助其“镇剿”的功德和恩情,出资在奈曼旗王府所在地大沁他拉以东八十里处,也就是现在庙屯村的位置,修建了一座庙,取名叫“图斯拉格其庙”,该村也随之称为“庙屯”。
目前,围绕庙屯旧址建设,已累计投资300余万元,建设停车场5000平方米,村内砂石路1.5公里,景区主围墙堆砌1700延长米,建成游客服务中心700平方米,配套了综合服务、水冲厕所、超市、餐饮区等。同时,充分发掘庙屯的历史文化,打造生活起居、生产发展、传统文化、民俗文化、蒙元文化等系列陈列场馆,增建旅游服务设施,丰富民俗旅游内涵,完善细节陈设,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注重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实现文化内涵提升与旅游产品开发的有机结合。庙屯旧址和新村同时展示着自古以来农村的房屋、围墙、道路和生产生活用具的历史变迁,承载着农村更多的乡愁记忆,警示着人们铭记历史不忘旧时苦,也激励着人们放眼未来同筑中国梦。
2018年,庙屯将进一步争取各方扶持,完善景区内景点设施,推出以粗粮野菜、乡村民宿为主题的农家乐服务项目,不断拓展旅游服务内容,增加群众的收入渠道。
“去年底,我们村分红,我拿到了4000多块钱,加上我们两口子打工挣的1万多块钱,就将近2万(元),我们村成立了公司,我们变成了股东,以后年年都能拿上分红了”,庙屯陈双喜兴奋地对记者说。据了解,他是村里的精准扶贫户,患有脑出血,干不了重活,家里的劳动力只有妻子一人,生活拮据。去年,他家按照土地的数量进行了入股,得到了分红,这让陈双喜非常高兴。
庙屯自然村通过产业的综合发展,使村民收入来源由原来的依赖单一种地收入调整为“农林股份收入+畜牧业股份收入+旅游业股份收入+务工收入”的多元化创收模式。仅用了一年时间,就顺利实现了“三化三变两增”,即“土地承包经营权股权化、扶贫资金和项目股份化、集体经营性资产资本化,资源变股份、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群众人均收入和村集体经济增效显著”。预计到2018年底,村人均纯收入将从2016年的5400元增加到8500元以上,集体经济收入将达到30万元以上。
内蒙古白音他拉苏木党委书记 胡献民
针对“深化农村经营体制改革工作”的具体规划与实施,白音他拉苏木党委书记胡献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2018年,苏木党委政府制定了《白音他拉苏木关于进一步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的实施方案》,动员和组织域内企业、商会等团体和个人参与扶贫,鼓励企业大力开展实用技术、生产技能、经营管理等技能培训,引导企业通过就业带动、订单合同收购等模式,密切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目前,共有29家企业、个人对接150户精准扶贫户。同时,胡献民书记特别强调,苏木立足着眼长远,以庙屯自然村发展民族旅游业为样板,推动“新村扶贫+旅游驱动”模式,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特别是全力打造沙区特色农家乐、沙湖渔家乐等乡村旅游度假村,利用蒙古族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项目助力扶贫增收,实现幸福美丽新农村建设与推进嘎查村旅游产业升级同步发展。
另据记者了解,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加群众收入为主要目标的庙屯农村经营体制改革,切实增强了村组集体造血功能和服务群众能力的提升。通过严格管理、科学经营,全村喜获丰收,村民增收成效明显,村集体经济实现零的突破。通过改革,不但让农民富起来,同时也让集体强起来,使村组集体有能力帮民难、解民忧,扛起村组公共事务的责任担当,这既是改革初衷,更是民心所向。
庙屯深化改革的一年,也是全体村民团结一心、凝心聚力、共谋发展的一年。经过一年的共同努力,以两委班子为核心的公司制改革,激发了村民的创业精神,部分农户原来那种慵懒散的现象有了明显改观,通过举办篝火晚会、集体过大年、接待中外各类大型旅游活动等,群众的精神面貌和综合素质发生了质的改变,在分享丰收成果的同时,提升了基层党组织在村民中的形象和威信,村民对未来充满信心,干劲空前高涨。(记者 杨杰 特约记者 王阳)